善念恆持 步步留芳 

2022-03-28   | 慈濟基金會
慈濟在非洲培養種子,學習臺灣慈濟人進出規矩,行儀如規如矩。證嚴上人開示:「看!他們雖然是窮,但是去開發了心地,心地有法滋潤,所以心地已經五穀雜糧的這樣的養分已進在心地裡,裡面的常識已經成為智慧的豐富,源源不斷用各種的方式去引導、去教育。」(攝影者:Hlengisile Jiyane)
【證嚴上人3月28日志工早會開示】 
「時常跟大家說,我們要把握平常的現在,我們了解人間無常,業力強大,在這個無常的業力中,真的是非人能預測。」  
 
時序進入春天,美國中南部各州又進入龍捲風頻生的季節,證嚴上人在3月28日志工早會上提及日前網路上所出現一段影片,在龍捲風吹襲下,一輛汽車在道路上遭風力掀翻,繼而翻滾,之後人與車竟安然無事,車主把車駛離風力範圍。上人由此提及業力真是不可思議。 
 
「所以我們要學佛,理解無常人生。業力之大,不是一個人有辦法,都是眾生共業;眾生所共同的業力,是人人會合起來的。所以說,單獨一個人成不了事,多人會合起來,業力之大,還是來自於每一個人的言語動作、起心動念。如何分析出了這樣的道理?天南地北,天氣、地氣還要會合人氣,所以說來話長。」 
 
非洲苦地布善種 翻轉人生萌希望 
 
眾生共業來自於個人心念的會合,業力之大似乎難以扭轉。然而上人曾說要翻轉非洲貧窮宿命,也是從一念心,一顆種子開始。 
 
「我們現在面前的這一片土地是在辛巴威,辛巴威生活是怎麼生活的?他們生活在非洲,那一片土地時常乾旱,我們就在那裡挖井,裝上了幫浦。我時常都說感恩,朱金財居士,他有這樣的因緣到辛巴威去經商,後來這樣的因緣就在辛巴威深耕了。他發心立願,把慈濟的精神理念帶到辛巴威去,果然只要有種子到了那一片土地,有心、有願、有力,就地開發,布下種子,這一群志工就是他的一念心帶出來了。」 
 
辛巴威是全球最貧窮的幾個國度之一,生活基礎建設也較為匱乏。慈濟志工朱金財帶動本土志工逐村修建水井,改善衛生條件,並定期為染上頭蝨的學童進行理髮、投藥。 
 
「十幾年前,他在學校,孩子不懂得衛生,每一個都是頭上一層很厚的灰塵,而且長著就是瘡,他總是去幫他洗頭、幫他剃。看著,實在有了這一群菩薩,就可以讓多少多少孩子的生活改變了,給他身體上的衛生,給他環境中的生活規律,供應給他們吃的米飯,教導他們吃的衛生。」 
 
《無量義經》云:「布善種子,遍功德田。」朱金財居士的帶動眾人付出力量,為貧困者施藥且施糧,雖還未翻轉貧窮命運,卻讓志工先改變觀念,種下善種子。 
 
「這很多(善行)都是這一群菩薩,群從一個開始,一生無量,只要有一個種子開始,這一顆種子願意就地開發,先開發人的心地,號召人,有了人、有了力,就可以開發土地布種,種子,先種玉米,豐收了就開始可以供應,讓他們吃得飽,供應營養,開始又教他們種菜等等。國家的窮需要的是人,不做事,他永遠都是窮,輔導他做事的方法,他就會轉貧為富——這就是人,人力定能勝天的道理就是在這裡。」 
 
法譬如水潤心田 提升人文識轉智 
 
乾旱的土地要變沃土良田,需要水來滋潤。法譬如水,能潤心田。 
 
「不管是乾旱、風災、水災,都是叫做不調和,這樣天氣、地氣不調,多數都是人氣不調。所以人,引出了他內心的那一分愛,調好心地,好好地啟發愛心,等於開發出了人性,本來的本性,讓他發揮良能。就如那一片乾旱土地,好好地把它耕耘好,好好在地上先挖水,滋潤它的土地,然後布種,還要時常澆溼,讓種子可以萌芽,可以有青青綠綠的草、菜,各種種子在大地,長出不同種類的五穀雜糧。」 
 
土地滋潤了,可以長出滋養生命的五穀雜糧;心田滋潤了,就能領受佛法,提升人文。 
 
「幾年前,朱居士也帶回來了好幾位當地的志工,讓他先了解了慈濟。那為他們培養種子,成熟了,讓他們種子好好的學習臺灣慈濟人進出規矩,行儀如規如矩;他們學會了很規矩,回去了就這樣教,一批批地教。看!他們雖然是窮,但是去開發了心地,心地有法滋潤,所以心地已經五穀雜糧的這樣的養分已進在心地裡,裡面的常識已經成為智慧的豐富,源源不斷用各種的方式去引導、去教育。」 
 
種子復生無量義 智慧之愛消無明 
 
上人以辛巴威本土志工的帶動,說明一顆種子能生百千萬的道理。而集合了眾人愛心與力量,就如一小滴水也能化成雲,庇蔭眾生。 
 
「說他們窮,窮得很純真,窮得很善良。在非洲,在辛巴威,只要有一顆愛的種子,就可以在那裡招攬了不少的菩薩,人人窮的菩薩。集眾人的愛,這就是一股一股善的氣流,如大太陽中的一片慈雲,一片慈雲把太陽遮蓋起來,讓大地慈一下,讓大地能涼快一下;或者是大地欠水,這一股雲就會化為溼氣,溼氣溼潤就可以降下雨來滋潤大地——這都是天文地理,很深奧,看不到,摸不著,但是它是供應了我們人間如何生活。」 
 
佛法無形無色,卻能改變人心,轉貧為富。上人提示,法譬如水,但水也能是貪欲,過多就會氾濫成災。 
 
「我們人要會通達道理,啟發愛心,這分愛心就是最完美的道理——只要你有愛心,人人會合,這叫做瑞氣。假如人心不調和,欲念很多,那水就會集中,集了很多地方的溼氣,幾個月的雨一天下完,那樣豪大雨突然之間淹沒了村莊,變成了水災,這就是不調和。」 
 
凡事過與不及,都會形成偏差,如同愛的教育,如果缺乏智慧,也會孩子錯誤的引導。 
 
「就像是我們在愛孩子,孩子可以愛,要用愛的教育;假如太偏護孩子,愛得太過份,那叫做溺愛,對這個孩子不是好,也讓孩子看不見道理,培養出了貪欲,為自己增長無明、不懂道理。所以說起來,孩子要從小就要有家教,走入社會受教育,這樣的人生的人格品性才會圓滿,所以愛要集合起來,點滴匯集那就是可以幫助人有愛心。」 
 
歲月流逝存故事 見證善念成典範 
 
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火綿延,百姓苦不堪言。慈濟基金會於3月27日舉辦蔬食園遊會進行義賣,籌募賑災基金。 
 
「聽到了昨天我們在靜思廣場,那裡也在辦愛心園遊會,我們的(花蓮慈濟醫院)院長跟副院長,好幾位回來跟我分享,很多人也是有去招待人,去那裡擺攤子。也有陳英和(名譽)院長一大早回來,跟我說:『我今天要去說故事。』」 
 
花蓮靜思堂外圍設立了幾處藝術銅雕,講述慈濟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等志業故事,其中一個銅雕是以陳英和名譽院長仁心仁術,為病人拉直脊椎,讓病人能重新抬頭挺胸生活。 
「那個銅像的故事,就是為他們醫護、醫師所雕的銅像,骨科故事,(病人)下巴去靠在膝蓋,(腰)伸不直,這個案很早送來,就是陳英和院長他幫他開(刀)。我們雕成銅像,這就是這個故事,他就去講這個故事,多少多少年前,用什麼方法來治療他。所以我說,過去都是歷史,我們做什麼事再回憶過來,千秋萬世都可以去講故事。看(照片),那個人已經站起來,在(陳英和)醫師的身邊。所以說,雕像、人像,曾經有過的故事,就這樣完成起來,自己站在這個雕像的前面來說自己的故事,旁邊的人來見證這樣的故事,就一直一直流傳下去,叫做生生世世。」 
 
人生的劇本可以自己寫,愛的歷史也是由一個人、一念心啟動來書寫。上人期勉眾人,歲歲年年、日日月月、分分秒秒的一念心,都要把握當下。 
 
「所以菩薩們,我們每一天無不都是來成就故事,你一念心,善的一念心,這一念心把握時間,把握這樣的好事,你身體力行,這樣的時間就是成為這一件的永恆。所以說起來,我們人人要時時刻刻用心,用好心、說好話、做好事、行好路。」 
Copyright ©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. 版權所有.